
第十六届安徽国际茶博会搭建“双招双引”平台
第十六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近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本届展会吸引了省内外700余家品牌企业参展,2300余名采购商、经销商,10.8万余名茶叶爱好者前来参观采购。展会由安徽省供销合作总社、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安徽省商务厅和合肥、六安、宣城、池州、安庆、黄山六市政府共同主办。
据统计,茶博会期间累计成交金额38.92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线上线下交易对接金额达6.75亿元,同比增长39.17%,意向采购订单金额32.17亿元,同比增长66% 。同时,合肥、六安、宣城、池州、安庆、黄山、铜陵等单位共提交茶产业签约项目37个,累计合同金额21.34亿元,涉及茶叶加工、冷链物流等。 、茶旅游文化、品牌建设。推介等类型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了“双招双引”平台。
展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本届茶博会总展览面积近4万平方米。展览面积大,参展茶叶企业众多,展品丰富。安徽梅花茶、中外名茶等均有展示。爱尔兰、斐济驻上海总领事馆、阿根廷驻上海总领事馆等多位外宾出席了会见。国际合作联盟亚太办公室主任巴鲁伊尔在开幕式上致辞。在“一带一路”茶文化非遗交流会上,斯里兰卡全国合作社联合会专家与茶叶企业代表就茶与美好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商业化利用、茶与美好生活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向海内外传播和分享茶文化,弘扬徽州茶文化传承,提升徽州茶的美誉度和国际影响力。
展会首次设立国际名茶展区。来自斯里兰卡、越南、肯尼亚、瑞士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品牌茶企业参展,分享全球发展机遇。中国斯里兰卡经贸合作商会秘书长海兰来到中国已有14年,茶叶企业已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城市扎根。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安徽茶博会,这次来安徽主要是寻找合作机会,打通电商渠道,让更多的中国人喝上纯正的斯里兰卡红茶。”巴鲁伊尔说,“这里的展品很多,很多都是第一次看到,让我们对中国茶和中国茶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相信借助这个平台,我们一定能够深入了解中国茶和中国茶文化。”能够拓展更大的合作领域。”
直播专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本届茶博会线上线下销售强劲。作为本届茶博会的重要展区之一,乡村振兴馆从安徽省供销系统中选取了20余家具有支撑和带动作用的茶叶企业参展,并现场销售正在蓬勃发展。
展会同期,举行了省、中央驻皖单位“第一书记进村”农产品签约大会。安徽省供销社所属安徽省农产品集团旗下“汇彩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与省内40余人签约。村第一书记与省级国内农产品优质采购商现场签约,搭建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服务平台;连续九场产茶市、县、政企名优茶产品推介活动吸引线上线下超200万人次关注,有效提升徽州茶水平。品牌影响力。
此外,组委会会同省市机关工委、乡村振兴局,组织安徽省市机关、中央单位开展“购徽茶暖心”消费援助活动“助农”活动促进安徽茶叶消费。展会期间,来自100多家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3000余名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参与消费救助。
为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茶产品营销、茶品牌推广、茶文化传播、茶知识普及等方面的作用,茶博会期间同步推出“云茶博会”。特设直播区。皖茶集团、谢裕达、湖坑、惠流等23家品牌茶企的数百款茶品在专题直播间亮相。徽茶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特别推介,总交易额达29.5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在为电商、茶艺专业的大学生提供直播实践平台的过程中,部分学生表现出色,引得茶企纷纷伸出橄榄枝。
融合发展让中国茶走向世界
以“诚信创新、交流共赢;徽茶迎宾、香飘四海”为主题的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同期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茶树生物学及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万晓春等茶叶专家与会专家、茶叶企业代表将围绕茶叶深加工和资源高效利用、六大茶类国际标准、提升茶叶品牌影响力、茶文化与旅游跨界融合等方面推动交流合作,提高茶产业提质增效。安徽茶产业不断前行。为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提供建言和建议。
安徽省政协副主席马传喜表示,茶产业是富民、助力乡村振兴的产业。它是践行“绿色循环”的生态产业,也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安徽省出台《关于促进茶产业振兴的意见》,强化政策支持,将茶产业打造为千亿级产业。希望通过本次交流会,推动交流合作,推动我国与安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王庆解读《全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他结合我国茶产业产销形势,提出高质量发展建议
徽茶文化,进一步提升安徽茶产业品牌影响力,促进消费升级;推动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持续推进茶产业绿色转型等提出发展建议。
刘中华介绍了茶叶深加工和资源高效利用的发展现状和意义。他指出,茶叶深加工是茶叶资源高值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万晓春分享了六项茶叶国际标准对中国茶叶国际贸易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他指出,该标准的发布有力提升了我国茶叶标准化工作的国际影响力
徽茶文化,让茶叶“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详情见《中国食品报》(2023年5月11日第7页)
排版及美术编辑:徐震岳
审稿人:欧阳美华
1.
2.
微信公众号|中国食品报